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Career] 那些失敗的創業經驗教我的五件事情

Photo credit: hans.gerwitz via Visual Hunt / CC BY-SA

沒有人喜歡失敗,但是不可否認失敗在一般人的人生中有多常遇見以及重要,連連公子都可以說他一生充滿挫折了(連勝文:我的一生充滿挫折),何況我們一般小老百性.比起在乎失敗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能從失敗經驗中發現原因以及克服的方式.以上都是老生常談,直接進入實際案例.


小弟我莫約一年前被邀請加入一個新創團隊,在和可能股東見面的時候,整個新創團隊含創辦人,我,以及另外一個朋友只有三個人.人少不是壞事,至少在溝通協調上比較省時間.因為創辦人非常清楚他想做什麼,所以我們很快就開始相關的工作和規劃.這是第一次從0開始參與一個創業團隊,很深刻的體會每個決定以及方向的產生過程,也親自面臨了很多第一線的問題.

當時我還很菜,一個人要規劃系統和自動化的部分滿吃力,花了一些功夫把一些系統面的東西K一K有個概念,也需要快速地看一下別人的系統是怎麼規劃和設計.另外由於創辦人也沒有創業以及和IT合作的經驗,在營運上提了不少意見和想法.最後因為和主事者不和不歡而散,我被踢出團隊,以下是從這件事學到的十個心得.

  1. Business Model:
    我從受邀請的時候就問過創辦人他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當時他對收入從哪來幾乎沒有任何想法,只是很熱血的想拿錢找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當時評估覺得創辦的人的idea不錯,商業模式有機會邊做邊找,自己最慘的情況下就算沒有收入至少也學到了經驗.大家總是有老小要養的,到這把年紀,熱血也需要經濟來支持.
    不是說沒有商業模式不行,但是請經過審慎評估最大付出和風險後比較不會有過大的預期和失落.
  2. 了解成員期望:
    在我離開的時候有問過其他成員對這個團隊的期望和看法,發現大家都是嘗試性質的在做.初期以有限制的投入付出,設立停損點是合理的策略,但是因為是個初期團隊,如果對彼此的期望和願意付出的程度有個共識,會比較好擬定未來的規劃與策略.
  3. 決策透明公開:
    在初期時由於變動非常快速,需要盡量讓每個人都能進入狀況才能快速反應,傳統由上到下佈達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用.而且對於初創團隊的成員,既沒有薪水也沒有可預見的收益,想要的絕對不只是一份穩定薪水,僅僅將成員當成員工來使用也是不恰當的.
  4. 公眾利益以及個人利益:
    如果有個題目可以結合公眾利益,並達到個人利益,絕對是個好題材.就像臉書常講的:Making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在一個不黑心的狀況下,幫助更多人,才有可能賺更多錢.如果你的服務越多人使用,也越有機會賺到錢,而且這個錢可以不用來自使用者.
  5. 會不會成功端看你的團隊成員: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想要成功請先找到好隊友.這點很多創業家講過,自己體會後也發現這真的是至高的真理.當你的創辦人是個自私,小氣,不願意分享的人(我沒有指涉任何人,純假設),就算團隊有賺錢,也不會分到你頭上(聽過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嗎?).反之,有願意一起努力,成長,解決問題可信任的夥伴,就算當下沒有能力,也能慢慢克服眼前的問題.
創業是個很累也很有趣的事情,創業也跟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想要成功就得付出練習,而練習的過程一定會有失敗.自己經歷過當老闆或是經理人的歷程才有機會用老闆或經理人的眼光處理事情.不管成功或失敗都將受益匪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