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Like a Bat 從行銷中的分析單位到IT中的分析單位


        放Batman的圖片不是想說我變得很有錢。只是最近的心情讓我想到那個有關蝙蝠的預言故事。那個故事是這樣的:

        很久以前,鳥類和走獸,因為發生一點爭執,就爆發了戰爭。并且,雙方僵持,各不相讓。 
  有一次,雙方交戰,鳥類戰胜了。蝙蝠突然出現在鳥類的堡壘。“各位,恭禧啊!能將那些粗暴的走獸打敗,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飛,所以是鳥的伙伴!請大家多多指教!” 
  這時,鳥類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強實力。所以很歡迎蝙蝠的加入。 
  可使蝙蝠是個膽小鬼,等到戰爭開始,便秘不露面,躲在一旁觀戰。後來,當走獸戰勝鳥類時,走獸們高聲地唱著勝利的歌。蝙蝠卻又突然出現在走獸的營區。“各位恭禧!把鳥類打敗!實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類,也是走獸!敬請大家多多指教!” 
  走獸們也很樂意的將蝙蝠納入自己的同伴羣中。 
  於是,每當走獸們剩利,蝙蝠就加入走獸。每當鳥類們打贏,卻又成為鳥類們的伙伴。 
  最後戰爭結束了,走獸和鳥類言歸和好,雙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為。當蝙蝠再度出現在鳥類的世界時,鳥類很不客氣的對他說:“你不是鳥類!” 
  被鳥類趕出來的蝙蝠只好來到走獸的世界,走獸們則說:“你不是走獸!”並趕走了蝙蝠。 最後,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飛著。

        ---- 資料來源: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32307854


        今年在職業上做了很大的轉換,就是從市調公司及產業端市調部門做資料分析轉到了IT單位來做資料分析。雖然都是分析資料,感覺總有點和以前不一樣,特別是待過客戶端,曾經直接根據研究結果操作行銷的時候。

        就我自己觀察,從分析的動機和目的來看:

        IT這邊是依照企業客戶(例如行銷單位)需求來建構分析模型,這點跟過去在市調公司感覺差不多,同樣都是依照客戶需求來分析資料,而對於客戶的接觸和了解相對比較片面。

        產業端的市調部門就跟決策綁得比較緊,所以對於各部門的需求相對也有更多以及更深刻的了解,而分析以及決策的結果也會很即時的得知反應,對於分析的主題相對更有主導能力。

        而資料分析方法IT的分析比較講求分析的客觀性,這個客觀性是指說決定分析變項的過程盡量透過演算法判斷,避免人為的篩選和操作,常用的方法就是data mining。 行銷的資料分析通常就是統計背景出身,而且有經過問卷設計的訓練,在操作變項上比較會先依照理論和經驗作為判斷基礎。

        對於分析的結果來說,IT更重視分析的技術本身,行銷的更需要幫分析結果編個好故事並且擬出可行的應用方法。

        對我來說這完全就是個文化衝擊,除了表面上要理解IT常用的詞彙之外,還要適應IT文化,說實在的確有種無所促手足之感。但是主管也說,找我過去並不是為了要把變成他們,還是只能一邊做一邊摸索一個合適的定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