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發了篇Like a Bat 從行銷中的分析單位到IT中的分析單位,提到一些兩造的差異.但是過了一天又覺得差異其實並不若那麼大. 昨天和部門主管報告未來的專案規劃,被問到很多技術上的問題,諸如資料平台,可用的資料庫等等.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突然想起來過去在調查分析時的情況.過去在提案的時候,不也是會回答種種執行方法上的問題嗎?
原文出處:Six Ways to Make Your Data More Human 這篇文章是我最近看到在談Big Data文章的非技術文章中最有感觸的一篇,跟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副標下得很好:"Big Data Is Great, But Marketing Still Needs the Human Touch" 當不管業界還是學術界對BIG DATA一頭熱的時候,還是要適時停下來想想DATA本身對我們的意義,畢竟分析資料的資料來源是人,演算法的邏輯設定也是人,解釋的對象是人,未來應用的對象也是人,當然要讓資料"人性化"一點。這篇文章提供了六個讓DATA更人性的方法:
我這邊說得傳統是指,依照一般商學或傳播的背景成長,所學專長可能是行銷、應用統計,對於程式設計或資料庫管理幾乎是零的人。BIG DATA為什麼吸引那麼多人進入,是因為這個領域除了傳統行銷或統計分析背景之外,也大量依賴資訊科技(甚至以資訊科技為主導)。 BIG DATA時代有幾個資料分析特色是傳統市場分析人員需要適應的: